Search


「你沒辦法一輩子要別人照著你的意思做」

悲傷的張媽媽來找我,希望...

  • Share this:


「你沒辦法一輩子要別人照著你的意思做」

悲傷的張媽媽來找我,希望我給她建議如何讓她女兒聽話。

張媽媽認為孩子好好讀完大學再交男朋友就好,但是她的女兒大一就認識了一個男生,並且執意要和這個男生交往。張媽媽跟女兒說:「妳如果一定要跟他交往,那我們就斷妳的金援。」

沒想到她女兒就真的不拿爸媽給的生活費,打了兩份工,而且為了省錢,搬去跟男朋友住。

這下子張媽媽對女兒期待的落空一下子從讀完大學再交男朋友一下子跳到女兒和男朋友同居,她覺得自己的臉都丟光了,來找我商量用什麼策略讓女兒變乖。

我跟張媽媽說:「我沒辦法讓妳的女兒變回妳要的樣子,因為妳和妳先生用來讓她遵守家規的籌碼失效了,只要她放棄依照這個規則所能夠得到的好處,她就不會變回你們要的樣子。」

張媽媽說:「難道我們養育她成人對她一點意義都沒有嗎?我們說她不孝她就把電話掛了,也封鎖我們。」

我:「或許在妳女兒心中,孝順與自主權,她選擇自主權。」

張媽媽說:「她的確說你們要我回報孝順的方法太不合理了,她沒辦法認同。等她有能力,她會用她的方式來回報我們的養育。哎,孩子翅膀長硬了,打也打不動,罵也罵不動了。」

我:「妳說得對,小時候用打用罵用威脅會有用是因為孩子還得靠大人才能活。一旦孩子可以獨立了,身體長高長大了,打罵威脅就沒有用了。」

張媽媽:「不打不罵不威脅是要怎麼教?」

我:「還是可以教的,用思辨帶著孩子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是一種不給他魚而是給他釣竿的方式,可以讓他們帶著一輩子。咦,為什麼你們覺得唸大學不要交男朋友啊?」

張媽媽:「為什麼?這樣就不會好好讀書啊。」

我:「我不太了解唸大學交男朋友不能好好讀書的原因是什麼?」

張媽媽想一想:「沒有為什麼,就是時間用掉了,讀書不專心。」

我點點頭:「也是有可能。生活只有一件事,理想上是最能把這那件事做好。那我想問一下張媽媽你的生活只有一件事嗎?」

張媽媽:「當然不是。我要上班,要伺候公婆,要搞這些孩子的事,要做家事。一根蠟燭兩頭燒啊。」

我:「真的,我們真的是一次要做好多事。那妳覺得妳女兒什麼時候可以學習一次應付好多事?」

張媽媽:「嗯,出社會囉。何必那麼早受苦?」

我:「你的意思是出社會上班以後再學。有沒有可能她現在沒有訓練,一去上班大老闆叫他做這個,小主管叫他做那個,加上生活上大小事,一下子雜沓而來,她會應付不來?」

張媽媽沈默了很久:「這就是你說的思辨是嗎?你不跟我講道理,只是問問題讓我想。」

我:「是。」

張媽媽說:「我沒有這個習慣。我也不會。」

我:「這不簡單。其實我自己在面對我兒子輟學時,我的情緒上也是很難接受。我把他想輟學這件事放在心裡琢磨了很久才想通不讀大學也是可以的。」

張媽媽說:「連妳都要想很久嗎?」

我:「是啊。我沒有碰過這種事,所以很衝擊。就像妳一樣,妳沒有碰過女兒跟別人同居,當然需要想一下要怎麼看這件事,需要找人談談。你來找我談談是很好的。」

張媽媽:「雖然你講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我還是不能接受我女兒跟男人同居的事。但是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會好好想一想。連你碰到兒子輟學都要想一想了,我想我這麼痛苦應該是正常的。」

我:「你絕對是正常的啦!」

和張媽媽談完的那一天,我忽然頓悟一件事:只要一個人鐵了心願意放棄既得利益,包括錢財與社會的認可,沒有任何規則可以掐住你的脖子。

就在那一霎那我身心大自在,然後我就到順億去吃生魚片慶祝了。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我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的副教授,「我們,相伴不相絆」、「和自己,相愛不相礙」的作者。
View all posts